現在市面上,不乏看到手機、相機、運動手表等電子產品都在標榜防水等級。熟悉的場景包括放在水龍頭下洗手、下雨天走在路上、邊跑步邊聽著音樂等等等,把防水等級這個技術參數放在產品銷售的焦點上。
事實上,IP防護等級時常被誤解或者錯誤地進行了應用。例如,廠家認為滿足IP69K意味著自動滿足IP67和IP68。其實,IP69K只能夠防護沖刷壓力,并不適用于浸沒在水中的應用。
因此,IP69K防護等級往往被用于經常清洗沖刷的應用中,例如釀酒系統、醫療系統、洗車廠和食品飲料廠中,但是并不適合被用于設備完全浸沒在水中的場合。
IP68和IP69K是承接相同的IP血脈但卻是截然不同的概念,畢竟IP69K是后期才生成的等級。
首先,我們先來看看IP69K和IP68的區別:
IP69K防護等級
能夠承受EN 60529和DIN 40050-9中定義的熱蒸氣沖刷測試,能夠提供水壓100bar(1450 psi)、溫度80℃的防護。
測試標準:壓力直接應用在傳感器上,以30度的角度遞進(0,30,60和90度),在每個角度持續30秒,共120秒(2分鐘),能夠防止水的進入。
IP68防護等級
防護灰塵吸入(整體防止接觸,防護灰塵滲透);防護長時浸泡(防浸)。
測試標準:保證在1米水深,工作1個星期,傳感器從水里拿出而不進水,仍舊能夠保持產品的良好特性。
由上可知,IP68和IP69K采用的標準和使用環境都不同。
另外一個常見的誤解是許多用戶認為IP67或者IP68防護等級允許將設備至于水中在規定時間之內的同時,能夠正常的工作。
事實并非如此,這些防護等級只能保證當設備從水中取出之后,仍然能夠正常的運行。
科普時間
IP(INGRESS PROTECTION)是由國際電工委員會IEC(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)所起草,將電器依其防塵防濕氣之特性加以分級。
IP防護等級是由兩個數字所組成,第1個數字表示電器防塵、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級(這里所指的外物含工具,人的手指等均不可接觸到電器之內帶電部分,以免觸電),第2個數字表示電器防濕氣、防水浸入的密閉程度,數字越大表示其防護等級越高。